插画 | 设计 | 诗歌
一 讠一 忄一 扌
小红书:千一

手艺人,你在沉默中沉没了吗



早先时候,手艺人凭手艺吃饭,也靠他打趣消遣。现如今呢,手艺人的工具变了,于是吃饭问题变得复杂化,甚至手艺被工具所取代,进入批量生产的阶段。而手艺人的核心是人,是人的思想、情感和气息。


现代社会中,并不缺少工具,批量的产品常常使领域市场呈现供过于求的现象。这是生产力的提高使然,是经济的助推力。然而即便如此,生产出的东西在人的意识中并不能找到珍惜的理由。为什么呢?有人说这是个“信手拈来”的时代,获取一样东西,只需动动手指,而很少用动脑。但又会有人站出来讲,这难道不是人的智慧产物吗?使生活方式更便捷,甚至使生命的效率更高。智能化的时代来临,这中,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事务,人们只需做出短暂的选择即可。或者是机械化的行为,未尝不可维持生存和娱乐消遣。但有时,只需无所事事的反问自己二三,就会陷入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。人们习惯于不敏感的状态,习惯于某种“理所当然”。并常常感到困惑,和索然寡味。


手艺人和手艺,我的最初认知来源于另一个词——工匠。

在我的大脑磁盘的分区中,还依稀能拾到一些碎片文件,那是关于“手艺”我最初的认知缓存。小时候,我爸爸曾做过木匠、瓦匠,他心灵手巧;家里经济拮据,有一个简单的工业玩具对我来说都是件奢侈的事。在拥有发条的绿皮铁青蛙和小卡车之前,我的玩具曾是,爸爸用秸秆和轮型针线梭子组合,加硬纸壳做车身,组装而成的精致玩具,现在想来,那是纯粹的手作,那个玩意儿花费了爸爸的精力和耐心,以及对我兴趣的维护和支持。


今天,我七岁的外甥所拥有的玩具,要用两个大洗澡盆来装,丰富多样的卡通角色、逼真的名牌遥控车模、奇葩科幻的金属物件,随意丢弃的精美塑料壳子,简直是我童年时无法去想象的。

  
 

 

我妈妈呢,曾做过裁缝的工作,虽是错过了成衣匠的职业道路,但如今年过五旬的她,闲暇时缝制的各种花色的坐垫,实用性和艺术感都很强,我以为毫不逊色于那些市场上“精美”的十字绣。她和我爸爸一样,都是极为质朴的50年代“工农阶级”、是能耐住性子做事的一代人。

我的父母,他们的手艺平凡而质朴到甚至不能称之为“手艺”。

而回溯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中真正的手艺人,从春秋百家争鸣时期墨家的创始人墨子,到工匠的鼻祖鲁班,再到后来的玉器木石匠人,各个领域都出现一批人才,一代代的师徒传承下去。手艺人在作品中倾注了心血汗水,他们劳作、少量、缓慢、偏执。无论世界多么噪杂,他们的心是安静且安定的,他们的作品就是他们自己思想灵魂的另一个载体。

反观今天,人们甚至不再需要那些物件的加工工艺和工具,满大街、满商场的物件,想想柜台标价打折成山的玉镯、手链、项链、吊坠…… 我以为,这些玩意儿毫无尊严感!它们廉价的理所当然,因为它们被批量的复制生产,粗糙的工序和机械化的输送,它们冷冰冰而没有生命,它们是死的,毫无人情味的玩意儿!

今天,手艺人或陷入了空前的落寞,玩意儿不再是玩意儿,取而代之的是商品、宝贝,无论是摸得着的有形物件还是摸不着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工作过程。人们不再熟悉他们的价值所在,人们甚至不关心那个。

当路过夜晚嘈杂的地摊,看到昏暗的街灯下,摆出的铜丝编制的摩托车、木雕的十二生肖铅笔、竹木制的蛇和竹笛…… 我的心竟感到一阵酸涩!


的确,这个时代,高逼格的东东越来越多。好玩儿的东东越来越多。还要手艺人干什么呢。

 


评论(2)
热度(3)

© 千一(小红书同名) | Powered by LOFTER